文化局舉辦「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典禮」,為110年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以及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頒發證書,以表彰兩位臺灣藝師維護發揚傳統文化的努力貢獻。同時文化局現正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展出兩位藝師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等三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介紹和藝術文化精粹,期盼大眾對饒富意義的傳統文化更增認識與了解。
文化局李麗珠局長在典禮致詞時表示,臺北市政府從民國97年起登錄累積無形文化資產,至今已經累積共23類無形文化資產、36位保存者,非常感謝每位保存者致力投入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動,陳夏生藝師投身繩結研究超過半世紀,進行繩結的分析,更持續創作新的繩結,本次授證典禮特展中也展出陳夏生老師精彩作品,歡迎大家參觀欣賞;而楊蓮英藝師有京劇首席武旦的稱號,感謝老師四十多年投入京劇演出教學傳承,至今仍然持續與學校及社團合作教學,非常感謝兩位藝師對保存無形文化資產做出卓越貢獻。
陳夏生藝師致詞時提到,傳承繩結技藝的不是她個人,而是相關書籍和流傳的作品,非常感謝相關單位協助出版書籍並翻譯成英文和德文等外語版本;陳藝師也不無驕傲的表示,書籍內將繩結由簡而繁的訣竅和技法都詳細記錄下來,相信繩結工藝是不會失傳的。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早年因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對古物的裝飾產生興趣,時有前漢聲雜誌社社長姚孟嘉訪談報導傳統基本結的編法,結下了她與繩結的不解之緣。陳夏生從古書、古物中研究推敲編結技藝,同時善用其理工背景,對繩結線路組成的邏輯做科學解析,並以幾何代數公式紀錄繩結編法。除了鑽研傳統結藝之外,陳夏生更結合金屬、漆、油彩等多元媒材,創編許多嶄新繩結作品,賦予傳統技藝全新的藝術價值,並自1970年代投入繩結教學推廣,在大學開設課程教授,甚至使繩結列入國、高中家政工藝課程,更出版教學書籍詳實記錄步驟、心得。目前83歲之齡仍持續傳承繩結藝術,讓先人傳下來幾將失落的的古老技藝,因她慧詰的心思,重新賦予生命力。
楊蓮英藝師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能得到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的殊榮,京劇近幾十年來在臺灣不是這麼輝煌,此次獲獎不但對京劇從業者是個鼓勵,對學習京劇的新血更是勉勵,同時表示自己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始終如一,會持續將畢生所學傳承下去。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為目前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長年於各地傳授京劇基本功、武旦、刀馬旦等表演藝術。楊蓮英自大鵬劇校第5期畢業,主修武旦行當,曾向多位名師、名家請益精進,並拜業師蘇盛軾門下,基本功扎實穩健,傳承無數近乎失傳的老戲與冷門戲。她從1970年代開始投身戲曲教學行列,將武旦表演藝術精髓融入其他傳統戲曲各行當中,在京劇舞台上、甚至歌仔戲年輕演員中,許多新秀都受過她指點,培養許多新生代優秀演員。難得的是,她71歲仍親自示範教學,遠赴中南部為歌仔戲團授課,更在各國小、舞蹈團體等擔任社團指導,無私傳授一身絕學、積極推廣扎根傳統戲曲,對人才培育及藝術傳承貢獻良多。
文化局110年公告登錄楊蓮英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陳夏生登錄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同年登錄的還有民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讓社會大眾了解兩位藝師畢生傳承傳統藝術的卓越貢獻,以及對「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有更多認識,文化局特以「藝以人揚」為策展核心理念,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22日(四),歡迎民眾前來欣賞兩位藝師精彩的藝術成就,及「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深入感受本市無形文化之美。
資料來源: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