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韻長存——懷念孔和平與郭曉華老師的藝術人生

舞韻長存——懷念孔和平與郭曉華老師的藝術人生



當我們談論舞蹈的創作,總說那是學習旅程中最艱難的一環。它像語言的習得,必須經歷聽、說、讀、寫的淬鍊,直至融會貫通,才能幻化成自我風格的編舞。尤其像芭蕾、民族舞這類發展歷史悠久且結構嚴謹的舞種,創新往往更為不易。然而,在這條道路上,民族舞編舞家孔和平與郭曉華老師,無疑是卓然出眾的存在。

兩位老師九歲相識於西安舞蹈學校,一同經歷嚴格的專業訓練。畢業後,正準備施展所學,卻因文革動盪而被迫擱下舞蹈夢想。多年後輾轉到香港從事教學,接著又來到台灣,為民族舞蹈注入全新的生命。

孔和平老師初到台灣時,心中懷著未知的想像,甚至聽說這片土地的人「都吃香蕉皮」。然而,當飛機緩緩降落,恐懼與好奇交錯的瞬間,他雙腿不禁顫抖。落地之後,他卻毫無保留地傾囊所學,投入創作與教學。孔老師的編舞風格從不炫耀技巧,而是沉潛於傳統語彙,提煉出舞蹈的勁道與力量。

孔老師於去年12月30日因病辭世,郭老師隨後在年初一離開人世。那些在學校教學、排練、聚會的點滴,彷彿驟然定格。

雖然人已遠去,但兩位老師對民族舞蹈的熱愛與投入,早已深植於學生與同事的心中。創作或許會隨時間流逝,然而他們所點燃的舞蹈之火,將繼續閃耀在更多人的舞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