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台新藝術獎於2023年5月27日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台新藝術獎由本系七年一貫制校友李貞葳以「李貞葳X法庫亞.佐坦《崩—無盡之下》(2022秋天藝術節)」勇奪表演藝術獎。 本次決選委員包括由藝術家潘小雪擔任決選主席,委員包括藝術史學者曾少千、劇評人吳思鋒、藝術顧問周伶芝,德國的表演藝術策展人迪特·耶尼克(Dieter Jaenicke)、日本橫濱美術館資深策展人木村繪理子(Eriko Kimura)、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茹國烈(Louis Yu)等進行評選。得獎理由:「編舞家李貞葳與法庫亞・佐坦運用低限的技術和肢體,簡潔有力地操演身心耗盡的當代景觀。 吳靜吉董事(右)頒發獎項予表演藝術獎得主-《崩—無盡之下》編舞家李貞葳(照片來源: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 通過身軀細部的運動,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如齒輪般不斷分離又趨近、交纏又碎裂的調度,從中推動身體的狂亂能量,組織出一種擺盪於機械與有機之間的動力。 編舞家勇敢直視崩解,將原本帶有負面意涵的身心徵候,轉化為獨特的身體語彙,淋漓表達疲態歷程與社會中彼此扶持的協力關係。舞作提供一個極具想像的動能空間,讓我們認識到可以如何通過幽微的內在,生產解放的力量。」 台新藝術獎為2002年由台新銀行贊助支持,為國內同時關照視覺、表演與跨領域藝術類的創作提供專業的國際評審機制,在支持藝術以及推廣公眾參與討論的對話機制,都扮演極為指標性的角色。 第21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得主高森信男、黨若洪、李貞葳合影(左至右) (照片來源: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 本院推動藝術創作不遺餘力,校友皆在各藝術領域持續展現驚人的能量,本屆入圍獲選的校友包括七年一貫制校友瑪迪霖巴魯的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碩士班校友林廷緒的秋杉所在《不存在的金烏》(2022KSAF春藝小劇場)、碩士班校友王珩的複象公場《回家》(2022臺北兒童藝術節)。 本次校友李貞葳獲獎,是繼台新藝術獎第12屆年度入選獎-何曉玫老師以「《親愛的》 / 何曉玫MEIMAGE舞團」、第13屆年度入選獎「林文中舞團 /《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第16屆表演藝術獎「布拉瑞揚舞團文化基金會/《無,或就以沈醉為名》」、第17屆年度大獎「布拉瑞揚舞團/《路吶LUNA》」、第19屆年度大獎「葉名樺/《牆後的院宅》葉名樺X王大閎建築劇場」以來,第六次獲得獎項的校友。恭喜貞葳,本院師生也從不間斷,持續在表演藝術界耕耘。 資料參考來源: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向劉鳳學博士致上最深的敬意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17 16:12:57)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向大眾通報一個令人傷痛的消息,即台灣國寶劉鳳學舞蹈博士已於今日辭世,享壽98歲。 劉鳳學博士是舞蹈界的傑出代表,她的才華、奉獻精神和對舞蹈藝術的熱愛將永遠被銘記在心。她一生致力於台灣舞蹈發展,創作超過130首作品,她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舞蹈學識,對台灣舞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鳳學博士不僅在國內贏得了無數榮譽和獎項,也在國際舞台上受到廣泛讚譽,為無數舞者和舞蹈愛好者帶來了無盡的啟發和希望,她的辭世是台灣舞蹈界的重大損失,她將被人們永遠懷念和崇敬。我們對她的貢獻和奉獻心存感激之情,她的舞蹈藝術將繼續啟發和影響未來台灣舞蹈發展。 在這悲痛的時刻,讓我們一同紀念她的卓越成就和對舞蹈藝術的獨特貢獻,再次表達我們對劉鳳學博士的深切悼念和哀悼。
2023亞太當代舞蹈平台 #開始報名啦 剛出爐的報名表,等你來+1 亞太當代舞蹈平台兩週密集的課程,保證讓你跳爽爽、學飽飽! 看著師資介紹,就迫不及待手刀報名啦!這麼好的機會,你怎能錯過呢? 收費方式 現場付費 [全程參加] 8300元 [單堂參加](選購單堂者不含排練及呈現) 單堂:550/一堂 5堂課以上:500/一堂 🌟堂數填寫完畢後,請私訊粉絲專頁或Email確認上課日期及課堂。 *費用統一於7/24(一)現場報到時繳交! 師資陣容 /芭蕾/ 林昌沅 香港芭蕾舞團 /街舞/ 賴耘琪 Humanhood Dance Company /當代/ 陳廣軒 瑞士聖加侖市立劇院 /當代/ 廖健舜 偉恩·麥奎格舞團 報名規章 本活動因課程安全考量,年齡限制為16歲高中以上(含),且需有舞蹈基礎! 注意事項及同意條款 1.如遇天災,均依臺北市政府公告停課與否為主。 1.因天災等不可抗拒之因素停課恕不補課,事後以課程比例退費。 2.開課單位保有,調動師資與課程之權利。 3.上課課程僅供承辦單位錄影。同意主辦單位於課程期間拍攝、修飾、使用、公開展示本人之影像語音/肖像/作品,並同意課程期間產出資料之使用權利歸主辦單位自由運用於相關成果展現及宣傳行銷與各項網路等推廣活動計畫使用。 4.本活動取得您的個人資料,目的在於進行活動投保相關工作,蒐集、處理及使用您的個人資料是受到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令之規範。因應個資法實施同意以下個資保留主辦單位,於活動期間行政造冊及辦理保險使用,活動單位不對外公開,並於活動結束後銷毀。 退費相關事宜 -開課日期起第二日上課前申請者,退還總額70%。 -開課日期起第二日上課後且未逾總課程時數三分之一提出退費申請,退還總額50%。 -開課日期已逾總課程時數三分之一者,當期費用全數不予退還。 *相關退費規定參照『台北市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第33條規定』 報名連結..... FB、IG:亞太當代舞蹈平台 別再猶豫了,鐵定值得
五月四日是文藝節,也是文藝界每年一度的盛事,正當舞蹈學院如火如荼地籌備年度展演《四喜》之際,在中國文藝協會所舉辦「文藝之夜」的典禮上,本院舞蹈系系主任吳易珊老師榮獲由文協頒發的「 榮譽獎章-舞蹈戲劇類 」同年獲獎的人選還有——陳昭薇老師、馬薇茜老師、徐亞湘老師…等同在舞蹈這條道路上拼搏奮鬥的前輩與師長們。
北北風創作平台 X日本座·高円寺 國際交流 完美落幕 · 2023年2月-第一彈台灣 · 2023年4月-第二彈日本 2015年創始的「北北風創作平台」,鼓勵無分年齡、天馬行空,期待在當代性思潮中,發掘更多生猛的創造力,攪動更豐沛的創意波瀾,培育百家爭鳴的編創人才。 2019年啟動與日本座·高円寺交流計畫,首度前往東京,為學院與劇院合作的創建。三年疫情困頓,我們以洪荒之力於線上維繫最大值的可能。 今年,雙邊終於再次啟航,實體祭出精彩作品、深度討論激盪,在彼此精心安排的豐盛文化之旅中,全面綻放最閃耀動人的光芒。 精彩記錄 — 台灣版放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4TY-Y3NhE&ab_channel=%E6%9E%97%E4%BD%B3%E9%8B%92
2019年起始「北北風創作舞蹈平台」與日本「高円寺劇院」交流計劃,克服三年疫瘴萬難,以線上空中相會,今年終於再次展開實體雙邊交流 ! 由「高円寺劇院及舞蹈比賽」藝術總監竹屋啟子老師,率領行政、技術及得獎創作表演團隊,包含天理大學及姐妹校御茶水女子大學等,於2/19抵達台灣。 在本院精心安排的台北文化之旅之後,踏入校園第一天即以原住民樂舞和啟子老師講座揭開序幕,開始一週課程、作品討論、參訪、演出…等深度交流,相當豐富精彩! 繼2/24於北藝大曼非劇場呈現演出後,本院師生也將於3/30赴日演出。期待再續雙方學生之創作交流,激盪創意之能量! (*特別感謝台日交流推手林于竝學務長) 活動資訊: 北北風創作平台 https://dance.tnua.edu.tw/?page_id=4837 劇場創造アカデミー-座・高円寺 https://za-koenji.jp/academyhp/index.html 活動照片: 圖1:日本師生抵達台灣。 圖2:啟子老師講座後,全系師生大合照。 圖3:校長接待貴賓參訪北北風創作呈現前彩排。 圖4:北北風台日創作交流呈現演出後謝幕。
雲門50 X 北藝40講座「我是手藝人—林懷民談他如何編創舞作」 時間:12/11(日) 13:30-16: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際會議廳 主講人:林懷民 與談人:陳雅萍、陳品秀 論壇摘要: 眾所皆知,林懷民是位寫小說的文學家,因此脈絡結構、角色形塑、象徵寓意,亦反映於編舞當中,因此陳品秀一開頭便提問——如何在作品中講好故事?為回應以上問題,林懷民藉由〈白蛇傳〉、〈薪傳〉、〈流浪者之歌〉、〈稻禾〉、〈家族合唱〉等作品,談論創作時所使用的身體語言、符號象徵與時空結構,同時提及舞蹈在感官中的領受及曖昧感,是隨著人事時地物而改變的。此外,各作品都曾遇到不同的困境與挑戰,因此對林懷民而言,編舞必須不斷地解決問題,需要一種物盡其用的節省工夫;而做創作的人必須執迷不悟、吹毛求疵,這也是長年來他自稱為一名手藝人的堅持。 林懷民建議年輕的編舞家,可以從研讀「經典」開始。他分享,年輕時的他不懂得如何編舞,但他重複、著迷的看著舞蹈名家巴蘭欽、瑪莎葛蘭姆的錄影帶,一次又一次揣摩他們的編舞手法,直到深深吃進骨子裡去,名家的精髓默默融入潛意識中。 談及編舞的過程,林老師承認,他在編舞時通常沒有明確的劇本,僅有一個方向,必須不斷地探索朝它推進。當然創作時總有許多理由,並於作品中如實反映,如〈薪傳〉反映了個人的鄉愁、年輕人前途未卜的苦悶、對時局的焦慮和對舞團前景的憂慮等。因此陳雅萍也提到,創作是一個生命歷程的問題,雖然林老師看似舉重若輕,但所有的創意都源自生活中隨時隨地汲取的文化滋養。 整整三個鐘頭的座談裡,林懷民從過來人的身份給予諸多提點,除強調應存好長年的精力去面對編舞這件事,更強調基礎/骨幹的重要。他說,集葉不能成樹,惟樹幹恆在。他鼓勵年輕人練習用古典音樂編舞,因為古典音樂提供了框架和規範。結構對了,替換成別的音樂也沒有太大問題。面對流行的「跨域」風潮,林懷民則直言功底的重要:當脊椎骨長得好,新東西就會附著在身上。最後,林懷民提醒編舞者直面觀眾。莫要相信師長、同儕的讚美,觀眾才是真正的答案。 撰文:專題討論研究生
文化局舉辦「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典禮」,為110年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以及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頒發證書,以表彰兩位臺灣藝師維護發揚傳統文化的努力貢獻。同時文化局現正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展出兩位藝師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等三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介紹和藝術文化精粹,期盼大眾對饒富意義的傳統文化更增認識與了解。 文化局李麗珠局長在典禮致詞時表示,臺北市政府從民國97年起登錄累積無形文化資產,至今已經累積共23類無形文化資產、36位保存者,非常感謝每位保存者致力投入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動,陳夏生藝師投身繩結研究超過半世紀,進行繩結的分析,更持續創作新的繩結,本次授證典禮特展中也展出陳夏生老師精彩作品,歡迎大家參觀欣賞;而楊蓮英藝師有京劇首席武旦的稱號,感謝老師四十多年投入京劇演出教學傳承,至今仍然持續與學校及社團合作教學,非常感謝兩位藝師對保存無形文化資產做出卓越貢獻。 陳夏生藝師致詞時提到,傳承繩結技藝的不是她個人,而是相關書籍和流傳的作品,非常感謝相關單位協助出版書籍並翻譯成英文和德文等外語版本;陳藝師也不無驕傲的表示,書籍內將繩結由簡而繁的訣竅和技法都詳細記錄下來,相信繩結工藝是不會失傳的。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陳夏生早年因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對古物的裝飾產生興趣,時有前漢聲雜誌社社長姚孟嘉訪談報導傳統基本結的編法,結下了她與繩結的不解之緣。陳夏生從古書、古物中研究推敲編結技藝,同時善用其理工背景,對繩結線路組成的邏輯做科學解析,並以幾何代數公式紀錄繩結編法。除了鑽研傳統結藝之外,陳夏生更結合金屬、漆、油彩等多元媒材,創編許多嶄新繩結作品,賦予傳統技藝全新的藝術價值,並自1970年代投入繩結教學推廣,在大學開設課程教授,甚至使繩結列入國、高中家政工藝課程,更出版教學書籍詳實記錄步驟、心得。目前83歲之齡仍持續傳承繩結藝術,讓先人傳下來幾將失落的的古老技藝,因她慧詰的心思,重新賦予生命力。 楊蓮英藝師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能得到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的殊榮,京劇近幾十年來在臺灣不是這麼輝煌,此次獲獎不但對京劇從業者是個鼓勵,對學習京劇的新血更是勉勵,同時表示自己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始終如一,會持續將畢生所學傳承下去。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楊蓮英為目前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長年於各地傳授京劇基本功、武旦、刀馬旦等表演藝術。楊蓮英自大鵬劇校第5期畢業,主修武旦行當,曾向多位名師、名家請益精進,並拜業師蘇盛軾門下,基本功扎實穩健,傳承無數近乎失傳的老戲與冷門戲。她從1970年代開始投身戲曲教學行列,將武旦表演藝術精髓融入其他傳統戲曲各行當中,在京劇舞台上、甚至歌仔戲年輕演員中,許多新秀都受過她指點,培養許多新生代優秀演員。難得的是,她71歲仍親自示範教學,遠赴中南部為歌仔戲團授課,更在各國小、舞蹈團體等擔任社團指導,無私傳授一身絕學、積極推廣扎根傳統戲曲,對人才培育及藝術傳承貢獻良多。 文化局110年公告登錄楊蓮英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京劇」保存者,陳夏生登錄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繩結」保存者,同年登錄的還有民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讓社會大眾了解兩位藝師畢生傳承傳統藝術的卓越貢獻,以及對「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有更多認識,文化局特以「藝以人揚」為策展核心理念,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22日(四),歡迎民眾前來欣賞兩位藝師精彩的藝術成就,及「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深入感受本市無形文化之美。 資料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如果妳/你對舞蹈與身體的創作、表演、研究、論述、各種實踐,有濃厚的興趣與企圖心,千萬別錯過報考機會!北藝大舞蹈學院為亞洲頂尖舞蹈院校,有全國最佳藝術與學術師資團隊。涵容八大領域的課群,滿足妳你對於舞蹈的全方位探索;多元的跨域課程與實踐計劃,結合校內各院師資與藝術資源;豐富的國際交流與互訪,更提供連結歐美與亞洲頂尖藝術機構的機會。 三項主修:舞蹈創作(MFA),舞蹈表演(MFA),理論與跨域身體實踐(MA) 八大課群:舞蹈表演實務研究、舞蹈原創性探索、劇場與科藝、劇場實務、文化研究與身體理論、身心科學與應用、表演策展與劇場構作、舞蹈教育與社會實踐 報名日期:111年12月5日(一)至111年12月14日(三)止 17:00截止(一律線上報名) 線上審查專業資料繳交時間:112年1月5日(四)至112年1月27日(五)止 考試日期:112年3月4、5、6日(六~一) 考試方式: 舞蹈學系博士班:錄取2名 (1)書面審查。(2)面試。 舞蹈學系碩士班: 舞蹈表演主修:錄取5名 (1)術科考試(含自選舞段)。(2)面試(寫作、翻譯及提問)。 舞蹈創作主修:錄取3名 (1)術科考試(含編創能力)。(2)書面資料審查。(3)面試(寫作、翻譯及提問)。 理論與跨域身體實踐主修:錄取7名 (1)書面資料審查與提問。(2)研究能力面試。(3)身體即興。 碩博士班112學年度招生簡章連結:https://admissionex.tnua.edu.tw/2022/10/24/112master101/ 如有任何疑義請逕洽研究所葉助教: (02)2896-1000#3312 E-maill: guolong@dance.tnua.edu.tw ============================= 舞蹈學系助教 葉國隆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NUA EDM出處: 舞作:張曉雄 『哀歌』 攝影:張家豪 平面設計:李治達